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国内汽车芯片供给率不足10%2030年需求量将超1000亿颗
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国内汽车芯片供给率不足10%2030年需求量将超1000亿颗
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国内汽车芯片供给率不足10%2030年需求量将超1000亿颗
芯片制造者,芯片制造比喻,手机壳芯片制造 “三年来,芯片短缺导致全球汽车产量减少了约1500万辆,在中国减少200万辆以上。这就是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12月1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的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GIV2022)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对《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现在看来,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已有所缓解,但这种供应相对偏紧的状态应该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主要原因是产能提升过慢。”
芯片制造者,芯片制造比喻,手机壳芯片制造“现在和未来,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围绕芯片展开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技术领域竞争的核心。”在张永伟看来,芯片间的竞争不仅决定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也决定未来各大主要经济体的国家竞争力。
“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所以改变现有的芯片格局确实存在巨大的难度。”张永伟同时强调称,“到2030年,中国汽车芯片行业的规模约为300亿美元,需求量约为1000亿~1200亿颗/年。所以就我国而言,迈过芯片这道‘坎’,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两年,各地陆续投资开设了一些晶圆厂,今年全球晶圆厂的开工数量达33个。”张永伟表示,按照目前的统计,明年的开工数量是28个,其中有1/3可以为汽车行业提供芯片产能。
张永伟同时提醒道:“现在来看,多数新建晶圆厂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而且专门生产汽车芯片的晶圆厂少之甚少,所以缓解产能短缺问题仍面临着瓶颈。这也决定了汽车芯片虽然对最先进的制程工艺要求不高,但成熟制程工艺不多导致产能不足仍是常态。”
张永伟表示:“从需求来看,汽车芯片的需求量确实越来越大。今年,我国的汽车智能化渗透率超过了30%,我们认为2030年这一比例会达到70%。所以,从汽车智能化的速度来判断,汽车产业对芯片的需求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据了解,在传统燃油车中,单车所需的芯片数量为300~500颗,而在电动智能化时代则超过1000颗,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会超过3000颗。张永伟表示:“我们判断,到2030年,中国汽车芯片行业的规模约为300亿美元,需求量约为1000亿~1200亿颗/年,所以对汽车芯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缺口也越来越大。”
不过,在市场需求迅速提升的同时,我国汽车芯片行业还面临着依赖进口、人才短缺等一系列挑战。
“现在来看,摆脱进口依赖仍然是当务之急。”张永伟表示,国内汽车芯片的供给率不足10%,最低的不足1%,也就是每辆车所需的芯片90%以上都靠进口,或者掌握在外资公司手里,这就决定了不论是普通芯片还是一些关键芯片,特别是智能芯片,未来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但瓶颈也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芯片行业还需要解决技术短板问题。张永伟表示,在EDA工具和核心半导体设备市场,“特别是在制造代工领域仍然是我们的短板,我们有14纳米以上的制程工艺,但更先进的制程依然欠缺”。
在人才短缺等方面,张永伟表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从业人员,包括汽车集成电路和消费集成电路在内共计54万人,到2023年缺口会达到20万人。”
“要在全产业链进行技术提升。”张永伟认为,我国在设计、制造、封测、软件、设备、材料等环节都需要全面实现技术突破。
张永伟同时表示,在提升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保障产能,我国目前在先进产能方面还面临着挑战,但可优先保障28纳米和40纳米等制程工艺成熟的产能,这也是汽车芯片最需要、最适合的产能,也是我国有基础扩大的产能,所以既要提升技术,也要增加芯片供给。
此外,张永伟认为还需要积极推动“芯片上车”。“在新的竞争环境之下,国产汽车能不能更多应用国产芯片,这是我国在新时期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战略性选择,可以帮助芯片产业在应用中迭代、完善,也可以帮助整车企业建立自己的产能‘备胎’。”
张永伟同时表示,国产汽车采用国产芯片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而且更加紧迫。同时也要推动芯片行业整合,现在存在的多而散问题不利于我国芯片竞争力的提升。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芯片企业前十强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5%,前五名则为65%。张永伟分析认为:“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芯片领域都不能否认的产业发展规律,所以我国应该在适当时机推对汽车芯片产业链的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行业深受“缺芯”困扰的大背景下,提升产能、支持多元化商业模式等话题亦备受关注。
“建设成熟制程工艺产线是近期和中远期的主要任务,14纳米、7纳米、5纳米等先进制程工艺产线目前主要依靠进口,中远期需要在国内不断提升产能。”张永伟表示。
张永伟同时指出,推动国产汽车芯片发展还需要支持多元化商业模式。从芯片企业竞争力来看,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模式是最有竞争力的,但投资金额和市场风险也都是巨大的,所以应该培育一批集设计与制造于一体的芯片公司。
张永伟还重点强调要提升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让研发型企业有稳定的投入机制,同时培育紧缺人才也是支持芯片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关文章
- 产业链布局完毕TCL芯片蓄势待发将率先赋能TCL智屏电视业务
- 国内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发展的如何?
- 三安光电:公司LED业务处于产业链上游中下游环节为芯片封装和应用
- 美国半导体协会报告:要确保美国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继续保持领导地位
- 台积电罕见一幕:办仪式庆祝 3nm 量产
- 华为已提交EUV扫描仪专利申请 - 向国内开放小于7纳米的技术
- 上海制造 第2集 创智 纪录片
- 轩田科技Sharetek MES系统赋能半导体封测工厂数字化转型
- 凯德石英: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变化暂未对公司造成重要影响
- 美学者:“美国优先”政策令美欧争吵公开化
- 专访众壹云|对华制裁迭起我们离芯片国产化还有多远?
- 总投资为45亿元OPPO芯片研发中心项目用地成功摘牌
- 亚利桑那州如何成为半导体科技制造业的温床?
- 美光将裁员10%:由于市场对计算机芯片的需求下滑
- 美国要求日本政府与其在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方面保持一致
- 服务阿里中兴这家存储芯片公司冲击科创板IPO
- 一种芯片的表面涂层制备方法
- 机构调研记录汇添富基金调研中科江南、仕佳光子等3只个股(附名单)
- RTX 4090显卡会不会很大 支持8K显示吗?
- 三星芯片业务面临艰难时刻 利润或创13年以来最低